八月,这个野生菌的全盛时节,云南神秘幽静的高原深山中,菌子一抬头,云南人和八方游客的心和胃就开始沸腾了,几乎所有人都为菌痴狂。
而云南的采菌人,早早钻入密林之中,去寻找藏在森林角落的“仙菇”了……
一
凌晨三点,天还没亮,云南红河弥勒的阿彪已经背着背篓,和家人一起往海拔多米的山林里走去,他们要去采摘这一天最新鲜的野生菌。
因为在雨季,满山都是破土新出的菌子,它们最擅长与采菌人玩猫鼠游戏,但采菌人自有妙招。
阿彪决定先去采鸡枞菌。鸡枞菌长在白蚁窝上,每一年生长的地方基本都是固定的,等到时机成熟,直接去挖就行。
鸡枞菌娇贵,挖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技巧,阿彪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是,一定不能用带铁的工具,否则鸡枞就“搬家”了。也不能一下斩断鸡枞菌的根部,因为那里有白蚁的窝,云南人称“福奶”,挖穿了“福奶”,鸡枞也会“搬家”。
有经验的采菌人,用一截木头把鸡枞菌挖出来后,再用土盖上,等再过一段时日,这个老位置又会长出新的鸡枞菌。
*鸡枞菌*
阿彪在这神秘的山林里,不断的寻觅鸡枞菌,天色渐渐亮起来,山林里也开始了一天的热闹,鸟儿高歌,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。阿彪这会儿还要赶去松树林里,再找寻备受宠爱的菌子——牛肝菌。
牛肝菌喜欢长在茂密的松树林里,稍微晒到些太阳、有树荫遮挡、地面有杂草有苔藓有落叶松针的山坡林地,最有可能成为菌窝子。
*牛肝菌*
采完牛肝菌再往深山松林里走,在几十年上百年的静谧松林中,还有宝藏——菌王松茸。
*松茸菌*
找齐了这三种菌,阿彪用叶子包好,叶子起到吸潮和防撞的作用。小心翼翼的保护好这些奇珍异宝,匆匆赶到集市,生怕辜负了满筐的新鲜。
02
集市上有着上百种野生菌,每一个都是刚从山林里走出来没多久,透着鲜嫩可爱。
阿彪在集市上挑选了优质的鸡枞、牛肝菌、松茸,连带自己刚从山上采摘的菌子,一并寄给了远在千里之外的郑州表哥阿福。
阿福在郑州芸河荟艺术餐厅工作,一进入雨季,他就一直让表弟给他寄山里最新鲜的野山菌,这样,郑州的食客们也能第一时间尝鲜。
菌子从云南打飞的到郑州只需要短短几个小时,阿福收到菌子的时候,菌子还带着清晨湿润的泥土。
已经到了饭点,许多顾客都点了野生菌,正好,让他们尝尝最新鲜的云南野生菌。
香晕整间屋子:鸡枞菌
鸡枞菌因肥硕壮实、质细丝白、鲜甜脆嫩、清香可口,可与鸡肉相媲美,故名鸡枞。
古《黔书》中有记载:“鸡,秋七月生浅草中,初奋地则如笠,渐如盖,移晷纷披如鸡羽,故名鸡,以其从土出,故名。”
野生菌在淘洗上大有讲究,不能沾水,也不能和金属刀亲近,得用陶瓷刀切才没有锈气。
将切好的菌和在云南山里散养的土鸡一起炖上汤,什么调料也不用加,俩小时过后,一掀汤锅,鲜香弥漫整个厨房。
鸡枞经干炒或油炸更过瘾,扔一大把蒜片,一把云南丘北辣椒,撒点盐,大火炝炒,能把整个屋子香晕。
呆萌鲜美:牛肝菌
牛肝菌是常见的野生菌,种类繁多。菌体比我的拳头还大,柄粗壮,肉肥厚,看起来非常呆萌。
鲜牛肝菌肉质饱满,口感比较脆,入口之后,非常爽滑鲜嫩,吃完之后舌尖还留有一丝清新。加上云南的宣威火腿和皱皮椒一起大火爆炒,菌子的鲜甜和火腿的咸香完美融合,让人念念不忘。
你品你细品,极致鲜美:菌王汤
光看名字,就能透出这道汤极致的鲜。之所以叫这个名字,是因为这道汤融合了好几种上等的菌子炖制而成,有松茸、鸡枞、牛肝菌,再加一只土鸡。
几种菌子在锅里一汇合,什么调料也不需要,彼此融合吸收,两个小时的功夫,成就了一锅鲜美的菌王汤,延展出更多味觉的可能性。
喝上一碗菌王汤,你品,仿佛听见了云南密林中小雨淅沥沥的声音,你细品,好像还有菌子破土的声音,那深山松林里所有的秘密都展现在眼前了。
对于很多云南人来说,雨水和菌子是雨季清晰的记忆符号,我们虽然远在千里之外,但菌子总是在最亮眼的位置吸引着我们的目光,为我们调整了这让人心痒的空间差。